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其中奥匈帝国与德国同属于同盟国,本来奥匈帝国想借助德国谋取利益,结果却卷入了深深战火之中,由强走衰,从超级大国走向分裂。那么奥匈帝国分裂为哪几个国家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奥匈帝国分裂为哪几个国家

奥匈帝国是一个古老国家,最初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个邦国,后来开始崛起,不断吞并小国,直到19世纪形成由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所组成的超级帝国,成为当时欧洲的超级大国,幅员辽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五大强国之一,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为欧洲第二,首都在维也纳,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一战中属于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解体。

奥匈帝国在分裂瓦解之后,形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等国,同时,罗马尼亚、意大利以及波兰也占去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

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内莱塔尼亚、外莱塔尼亚两部分,其中内莱塔尼亚被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包括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而外莱塔尼亚被称为“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