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为我国重要传统节日,早在周代前就已经被确认,但直到唐朝之后清明节习俗才逐渐于文献古籍中出现,而它的主体并非仅有扫墓,而是和踏青的结合,那么清明节为了纪念哪位古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为了纪念哪位古人

不少人认为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但实际上清明节是为了纪念重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传说,春秋时期重耳为了逃亡国外,途中经过一处荒无人烟之地,饥寒交迫下晕倒,随臣找不到食物,是介子推用自己的肉让重耳恢复了精神,重耳成为晋文公后重赏了当年随自己流亡的大臣,但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最后带着母亲归隐,重耳得知后羞愧难当,亲自带人请介子推,但山路难寻有人献计放火烧山将其逼出,但最终人们发现他和母亲一起被烧死,重耳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下令这一天被定为寒食节,而后寒食节变为清明节。

而根据学者的考究来看,《史记》、《左转》中皆没有介子推被焚而亡的事件,此外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的说法是从两汉之交时期才出现,因为有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的由来强行安插的故事,实际上清明节的起源和介子推并没有关系。

清明节的习俗

1.踏青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踏青的习俗,通常是在初春时节到郊外散步,这种民俗活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源泉就是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清明节在时间以及物候的特点上也给清明节踏青习俗的出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2.植树

清明节前后,种植树苗的成活率非常的高,并且它们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因此清明节植树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有人称清明节为植树节,这种风俗流传已久,传闻这种说法起源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3.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的风俗早在先秦以前就已出现,但是因为古代南北风俗差异较大,部分地区扫墓时间并非为清明,唐代以前北方地区扫墓主要在寒食节,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于全国范围流行,唐代也是扫墓风俗融合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