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上承元朝,下启清朝,推翻了蒙古族统治者,重新建立起汉族复兴王朝,自1368年至1644年,历经16位皇帝,享国276年。这些皇帝中,有的开创了盛世,有的则导致了朝代的衰落。明朝历代帝王排序如下:
1、朱元璋_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生卒年1328-1398年,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今安徽凤阳,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在位期间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
2、朱允炆_建文
朱允炆,生卒年1377-?,出生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开创了“建文新政”。
3、朱棣_永乐
明成祖朱棣,生卒年1360-1424年,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役即帝位,1402-1424年在位,在位期间设置内阁和东厂,委派郑和下西洋。
4、朱高炽_洪熙
明仁宗朱高炽,生卒年1378-1425年,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庙号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献陵。1424-1425年在位,在位期间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5、朱瞻基_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生卒年1398/1399-1435年,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是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年号宣德,庙号宣宗,葬于景陵。1425-1435年在位,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6、朱祁镇_正统
明英宗朱祁镇,生卒年1427-1464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年号正统,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1435-1449年在位,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其异母弟朱祁钰被扶持登基称帝;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回京,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1457-1464年复位。
7、朱祁钰_景泰
明景帝朱祁钰,生卒年1428-1457年,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1449-1457年在位。1457年,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朱祁钰被软禁于西苑,不久后离奇去世。
8、朱见深_成化
明宪宗朱见深,生卒年1447-1487年,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年号成化,庙号宪宗,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1464-1487年在位,在位期间平反于谦的冤案,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9、朱祐樘_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生卒年1470-1505年,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年号弘治,庙号孝宗,葬泰陵。1487-1505年在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开创了“弘治中兴”。
10、朱厚照_正德
明武宗朱厚照,生卒年1491-1521年,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的长子,年号正德,庙号武宗,葬于康陵。1505-1521年在位,在位期间领兵抵御蒙古侵扰,取得应州之战的胜利,是明朝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
11、朱厚熜_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生卒年1507-1567年,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年号嘉靖,庙号世宗,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1521-1567年在位,在位初期开创了“嘉靖新政”,但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导致朝政腐败。
12、朱载坖_隆庆
明穆宗朱载坖,生卒年1537-1572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年号隆庆,庙号穆宗,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1567-1572年在位,在位期间兴利除弊,加强边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
13、朱翊钧_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生卒年1563-1620年,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年号万历,庙号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1572年即位,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4、朱常洛_泰昌
明光宗朱常洛,生卒年1582-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年号泰昌,庙号为光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在位不足一月便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
15、朱由校_天启
明熹宗朱由校,生卒年1605-1627年,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异母兄,年号天启,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1620-1627年在位,在位期间重用东林党,宠信魏忠贤,宦官权势日盛。
16、朱由检_崇祯
朱由检,生卒年1611-1644年,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1627-1644年在位,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厉行节俭,铲除了魏忠贤及其阉党,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自谓“朕非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