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时期开始。元朝共有15位皇帝,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治理成就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元朝15位皇帝列表及简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铁木真
庙号太祖,尊号“成吉思汗”,1206年在斡难河源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病逝,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至今仍被蒙古人视为民族英雄,成为蒙古国的国家象征。
2、窝阔台
庙号太宗,是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是成吉思汗与正妻孛儿帖所生第三子,1229年-1241年在位,在位期间继续父亲遗志,南下灭金,实行戊戌选试,起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
3、贵由
庙号定宗,是窝阔台的长子,1246年即位,体弱多病,昼夜沉溺于酒色之中,翌年死亡,汗位转入拖雷一系。历史评价其缺少作为可汗的能力和可靠性,并不适合做蒙古帝国的领导人。
4、蒙哥
庙号宪宗,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是大蒙古国的第四任大汗,1251年-1259年在位,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1259年在进攻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去世。
5、忽必烈
庙号世祖,是成吉思汗之孙、托雷第四子、蒙哥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60年-1294年在位。1274年,命伯颜等大举伐宋,两年后攻陷宋都临安,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的残余势力,最终完成全国大一统。
6、铁穆耳
庙号成宗,是忽必烈之孙,1295年-1307年在位,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采取新编律令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但滥增赏赐,令国库资财匮乏,晚年患病后朝政日渐衰败,去世后由于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
7、海山
庙号武宗,是忽必烈的曾孙、铁穆耳之侄,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307年-1311年在位,期间设尚书省,改革纷纭,以巩固元朝的统治,却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插曲而已,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8、爱育黎拔力八达
庙号仁宗,是海山同母弟,早年学习儒家典籍,通达儒术,对汉文化十分喜爱,1311年-1320年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改革,进用汉族文臣,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
9、硕德八剌
庙号英宗,是元仁宗的嫡子,1320年-1323年在位,自幼受儒学熏陶,在位期间继续“以儒治国”,并实施了裁减冗官、颁布新法等一些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由于新政触及蒙古保守贵族利益被弑杀,史称“南坡之变”。
10、也孙铁木儿
1323年元英宗遇刺身亡,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新君,在位期间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1328年驾崩后发生皇位之争,从侄图帖睦尔从其儿子阿速吉八手中夺取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年号泰定。
11、阿速吉八
是也孙铁木儿的长子,1328年9月-1328年10月在位,是元朝第七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一位大汗,在两都之战中被杀,同样没有得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年号天顺。
12、图帖睦尔
庙号文宗,是海山次子,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文化修养,于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及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两次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提倡尊孔,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
13、和世㻋
庙号明宗,是海山长子,1329年正月至八月在位,在位仅184天,后世认为这是中了燕铁木儿所下之毒身亡。也孙铁木儿死后,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文宗,之后毒杀元明宗,使文宗复位。
14、懿璘质班
元文宗通过弑兄重新登上皇帝宝座,临死之际为了赎罪,遗令在他死后,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庙号宁宗,是元明宗次子,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在位,年仅7岁,在位仅53天。
15、妥懽帖睦尔
庙号惠宗,元明宗长子,是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1333年-1370年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完善法制,加强廉政,试图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挽救元朝统治危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大败出逃,元朝结束中原统治。